34岁冠军妈妈产后复出,无缘金牌后含泪退役:“

摘 要

  文 | Cush ·主播|林静 本文首发小十点 这届奥运会,00后的小将们表现非常亮眼。 屡夺冠军,捷报频传。 像00年的杨倩、04年的张家齐、05年的陈芋汐…… 连《人民日报》也发博为她们点

文 | Cush ·主播|林静

本文首发小十点

这届奥运会,00后的小将们表现非常亮眼。

屡夺冠军,捷报频传。

像00年的杨倩、04年的张家齐、05年的陈芋汐……

连《人民日报》也发博为她们点赞。

而有些老将,可能不再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。

像87年的吴静钰,从08年到12年,蝉联两届奥运会跆拳道女子冠军。

16年里约奥运会失利后,她怀孕,破水53小时顺转剖生女,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线。

今年,作为一个4岁孩子的妈妈,她重新回到赛场。

可这个竞技场,早已成为了年轻人的天下。

出战女子67公斤级的郑姝音和张梦宇,一个是94年的,一个是98年的。

出战女子57公斤级的周俐君,则是99年的。

而她,34岁的年纪,产后6个月断奶,辛苦训练,才惊险地在最后一场积分赛,拿到奥运会入场券。

这5年,她经历了太多不为人知的心酸。

在她的身上,我看到了无数休完产假,努力重回职场的妈妈们的影子。

“女儿哭着喊妈妈半小时

我狠心地挂断了视频”

吴静钰曾在节目《冠军妈妈》中说,生完孩子之后,感觉自己“武功全废”。

髋关节完全打开了,走路时觉得身体都是散架的,更别说踢腿。

发起力来,腿要刻意往里扣才能保持直线,速度和力量都受影响。

她已不是北京奥运会上,精力无限的那个少女了。

但她不甘心就此结束运动生涯,一是放不下对跆拳道的热爱;

二是如果她不参加,在女子49公斤级这个项目上,中国队可能真的没机会了。

于是她狠心放下对孩子的牵挂,训练间隙,女儿轮状病毒,吐了两次,烧还没退,哭了半小时喊妈妈。

她也只能安抚了女儿几句,叮嘱妈妈按时给女儿吃药,然后狠心地挂断了视频。

回家的频率也从一天回一次家,到后面一周回一次家。

一边忍受愧疚感的煎熬,一边还要抗住自我怀疑的折磨。

毕竟运动场不是电视剧,没有随随便便的逆袭。

在这个残酷的竞技场,只有上万遍地训练、训练、训练,才有可能登顶。

身体机能的下降、高强度的训练,让髋关节酸痛愈发难以忍受,疼到睡不着觉是家常便饭。

好在随着训练的累积,她的状态也慢慢回到了正轨。

长久以来,因为身体和家庭等因素,很多女性运动员在结婚生子后选择退役。

但这几年,越来越多的女性运动员,选择产后复出,回到赛场。

比如连续获得两届世锦赛竞走冠军、里约奥运会竞走冠军的运动员刘虹。

今年也以“冠军妈妈”的身份,征战东京奥运会。

她坦言,由于怀孕生育,自己一度失去了对自己身体的掌控,连下床行走都变得困难。

还有在16年里约奥运会,拿下中国自行车历史上第一块奥运金牌的宫金杰:

两年生两个儿子后复出,21天咬牙减脂15斤。

这些冠军妈妈们产后复出的艰辛:

看起来离我们的生活很远,其实正是很多职场妈妈日常的缩影。

她们渴望挣扎中的体谅,渴望放下疲惫肩膀,渴望有人站在身旁的心,是一样的。

“产后一个月

我迫不及待地回到公司”

最近,热播剧《我是真的爱你》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。

尤其是陈娇蕊这个角色,生完孩子后,她发现生活天翻地覆地变了。

有了孩子,她不再是完整的自己。

她必须为另一个生命,付出自己的自由。

失去了职场位置,每天喂奶哄睡,照顾孩子焦头烂额的她,患上了严重的产后抑郁。

婆婆不想让她回到公司,催她养好身子,好给女儿喂奶、好让她抱孙子……

丈夫上班回来倒头就睡、抱怨她每天就知道哭哭哭、不想回家故意加班……

孩子是两个人的孩子,累的却只有她一个人。

她生了孩子,就得为孩子负责。

丈夫可以当逃兵,可以把妈妈叫来,可以躲到单位不回家。

可她避无可避、逃无可逃。

为了从逼仄的生活中得到一口喘息,她产假一满,就迫不及待地回到了公司。

可公司不是福利院,并不会因为你有孩子,就给予工作上的便利。

她不得不接受团队被解散、在之前同级同事手下干活、客户资源失去、一切重新开始的现实。

艰难地适应现在的工作节奏,出错不断、能力被质疑、被曾经的手下看不起……

而除了工作压力,作为一个背奶妈妈,她还要面对数不清的社死时刻。

一次,她和同事对接工作的时候,被发现不知什么溢奶了,已经滴到了衬衫和西装上。

她狼狈地逃向洗手间,那一刻,曾经身为中层经理的尊严,被眼前的奶渍,击得粉碎。

《奇葩说》里陈铭也曾谈到过职场妈妈背奶的崩溃:

她们要拎着一个塞满蓝冰、吸奶器、母乳保鲜袋、奶瓶、纸巾、奶瓶清洗剂等的箱子。

每隔两小时,找一个地方把周围全部挡起来,用双吸的方式泵奶,再用冷链包蓝冰储存。

然后赶回去工作,两个小时后再重复一遍……如此循环往复。

有句话说“职场不需要妈妈的眼泪”,残酷,但很现实。

而且,生完孩子重返职场的妈妈,往往都很拼。

她们生怕被说拿孩子当借口,也生怕失去前面好些年才奋斗来的位置。

Papi酱曾在《令人心动的offer》里说,她的一个银行经理朋友,怀孕七个多月还满世界飞。

为了不被公司换掉,承诺哪怕生产前一刻,只要还清醒,每一条信息都会回。

但职场就是这么残酷,你有了孩子,你工断了一段时间:

不管你怎么努力,一切真的不一样了。

工作形势和节奏,不可能和产前一样。

哪怕业务能力有目共睹,重要的职位和工作,也不会放心交给你。

职场妈妈

她的名字是自卑

《上班啦》妈妈综艺里,热依扎谈到自己虽然只“工断”了几个月:

可哺乳期时去《山海情》剧组面试,碰到年轻、戏好的演员黄尧,她自卑得不行。

不仅是工作上的自卑感,在养育哺乳等方面,职场妈妈一样深感自卑。

伊能静曾聊到过,职场妈妈面对“你母乳喂了多久”这个问题:

有些就会很小声地解释:“我就喂了一个月,因为我要回去上班了”,仿佛自己做错了什么。

而听到的人,可能会带有优越感的说:

“就喂一个月呀?我都喂了大半年了,我现在还在喂着呢。”

对职场妈妈来说,生孩子之后的母职惩罚,真的太沉重了。

自卑、亏欠、价值感低……所有的一切,都像大山一样压得她们喘不过气。

在职场,指责职场妈妈的不称职,仿佛成为了一种职场正确。

有时明明她们已经很努力了,甚至比那些没有孩子的同事还要努力。

但只要结果不好,就会指责:“她一定是分心在孩子身上了。”

职场妈妈们拼尽了全力,却被满满的糟糕感和负罪感包围。

觉得自己既是个糟糕的员工,又是一个糟糕的妈妈。

在公司是罪人,在家里对孩子、帮忙带孩子的亲人,也是罪人。

《上班啦妈妈》里,就有一个妈妈哭着说:

“在这种心理压力下,我不知道这个班还要上多久。”

今年5月份的《2021职场妈妈生存状态调查报告》显示:

有近7成职场妈妈亲自带娃,35.3%是“白天父母,下班自己”,31.1%是自己亲力亲为。

而她们的收入,却占家庭收入5成。

据悉,中国女性GDP贡献49.1%,同时却承担了75%不计入GDP的无偿劳动。

选择产后回归职场、承担双倍的辛苦,对她们来说:

不仅仅是为了兼顾个人的事业,更是为了分担养家糊口的压力,选择了这份两难的重负。

既要赚钱养家,又要带娃顾家。

她们做到了很多男性都做不到的事,值得另一半、职场同事和领导、乃至整个社会:

尊重她们的努力,肯定她们的价值。

而不是让她们被迫内卷,无论在职场还是家庭,生存空间反而变得越来越逼仄。

全职陪伴孩子的是好妈妈,回归职场的她们,同样是好妈妈。

未婚未育、已婚未育的女性是职场精英,已婚已育的她们,同样可以是职场精英。

“职场妈妈”这个头衔,框不住她们。

她们,正冲破天花板,将平衡工作和家庭这个伪命题,写出自己的自命题答案。

qyangluo
留言与评论(共有 0 条评论)
昵称:
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
验证码: